新征程全面從嚴治黨新部署
——黨的二十大報告黨建關注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第一、三部分系統總結了全面從嚴治黨和黨的全面領導的成功經驗,分析了十年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及目前依然存在的不足和困難,第十五部分全面系統闡述了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新的戰略部署。總體上看,報告在總結黨的建設經驗上有新提法、在剖析問題上有新發現、在戰略部署上有新要求,亮點不少。
二十大報告在第十五部分提出,全黨必須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決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2022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讨班上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把兩個“永遠在路上”寫進二十大報告,意味着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黨的建設成功經驗得到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高度認可,體現了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新要求,找到了實現黨的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相互促進,直至把革命進行到底的根本途徑。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内政治生态不斷形成和發展,确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改革開放以來,推進黨的建設從走“靠改革和制度建設的新路子”“以改革的精神把黨的建設推向前進”“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到提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表明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開始向全面從嚴治黨這一偉大實踐聚焦,力度、深度、難度前所未有,黨的自我革命已經成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基礎概念和基礎理論。
二十大報告提出兩個“永遠在路上”新要求,标志着全面從嚴治黨的徹底性和堅定性,标志着執政黨建設理論的革命性和科學性,從實踐到理論兩個方面形成閉環,科學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麽樣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時代課題。
報告第十五部分提出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使這一體系貫通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環節,确保黨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至少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必須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爲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爲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爲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爲着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争,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提出了黨的建設根本原則、根本方針,在具體部署上形成了一個主線、一個統領、一個根基、一個着力點、一個布局(“5+2”布局)、一個目的、一個目标。
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要圍繞“大黨建”格局展開。所謂“大黨建”即指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融爲一體,即以黨的領導把方向、黨的建設給力量,黨的領導謀全局、黨的建設促定局,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融通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融彙于全面從嚴治黨戰略舉措之中。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明确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核心;把全面從嚴治黨定位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抓住了要害和關鍵,确保黨的領導全覆蓋、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十四個堅持”、十九屆六中全會總結的十條曆史經驗、二十大報告總結新時代十年采取的十六項戰略性舉措,無一不體現“大黨建”理念和行動方案。
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要落實到七大工作布局中。一是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二是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三是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四是建設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五是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六是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七是堅決打赢反腐敗鬥争攻堅戰持久戰,分别對應黨的政治建設、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黨的制度建設、黨的幹部隊伍建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的作風紀律建設、黨的反腐敗鬥争。
提出“大黨獨有難題”。面對長期存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要治理好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難就難在如何實現思想統一、維護團結、行動一緻、有效管理、純潔組織、永葆先進等方面。正是針對這些獨有難題,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
提出“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第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強調黨的領導範圍和力度,第二個“全面、系統、整體”強調黨的領導方式,從而使“黨的全面領導”的定義更加全面準确,既包括黨的領導範圍和力度,也包括黨的領導方式。
提出“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這一觀點來自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11月11日在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全面從嚴治黨,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組合拳’,形成了一整套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規範體系”的重大論斷,體現了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的戰略舉措。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包括:黨章的根本遵循、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則、黨内法規制度體系、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黨的政治監督和政治巡視、黨内問責制度等。
提出“加強幹部鬥争精神和鬥争本領養成”。這一觀點既是對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幹部人事工作成功經驗的總結,也是針對當前還存在的“一些黨員、幹部缺乏擔當精神,鬥争本領不強,實幹精神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仍較突出;鏟除腐敗滋生土壤任務依然艱巨”等問題提出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偉大鬥争”納入“四個偉大”,多次論述偉大鬥争的時代特征,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确了偉大鬥争的涵義,并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班開班式講話中多次強調黨員幹部要發揚鬥争精神、增強鬥争本領。“加強幹部鬥争精神和鬥争本領養成”正是在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基礎上形成的。
提出“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增強黨的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政治功能把方向,組織功能聚力量,兩大功能結合更有利于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這個重點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這個難點。
提出“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黨的十八大提出“黨的紀律建設”概念,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納入黨的建設新布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紀律和作風建設融爲一體,體現了黨的自我革命在新時代探索的有效途徑,體現了紀律建設、作風建設不可分割的基本規律,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正是對這一規律的遵循。
提出“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在黨的自我革命四個環節中,反腐敗是自我淨化的根本舉措,體現爲除毒瘤、排病毒、去雜質,把住了自我淨化這個起點,就把住了自我革命成功的關鍵。提出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是黨對自我革命規律的新認識。
黨的建設要始終聯系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聚焦黨的使命任務,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舉措。
在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方面,特别強調要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提出“在領導幹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把政治能力分爲思維和行爲兩個維度。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提出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此,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政治三力”,就成爲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關鍵。
在堅持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方面,提出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态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引導黨員、幹部不斷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爲重點在全黨深入開展主題教育。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内容的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爲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在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方面,強調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态化,增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實效,破解政治監督和“一把手”監督難題。2019年1月,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提出“切實加強政治監督”,黨的政治監督成爲黨内監督首要任務得到了部署落實,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政治監督上不斷深化探索,實現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态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領導班子内部監督制度,破解對‘一把手’監督和同級監督難題”,2021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印發,對“一把手”監督、同級領導班子監督、下級領導班子監督作出具體制度設計。
在幹部人事工作方面,提出嚴管和厚愛相結合,加強對幹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幹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爲。針對一個時期幹部“不作爲”現象比較突出的問題,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的意見》,情況有所好轉,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黨員、幹部缺乏擔當精神,鬥争本領不強,實幹精神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仍較突出”的問題。因此,激勵幹部擔當作爲、積極作爲就具有緊迫性、針對性。
在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對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對黨員教育管理提出了針對性要求。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全面發力,除針對非公黨建2012年發布的11号文件尚未修訂外,幾乎每一個領域的基層組織建設都制定或修訂了相應黨内法規,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需要進一步深化落實這些規定。
在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方面,作風建設的重點是“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爲”;紀律建設的重點是“督促領導幹部特别是高級幹部嚴以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在作風建設的針對性上,報告指出,把握作風建設地區性、行業性、階段性特點,抓住普遍發生、反複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在紀律建設針對性上,報告指出,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
在反腐敗鬥争方面,針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的頑固性和多發性問題,報告提出“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堅決防止領導幹部成爲利益集團和權勢團體的代言人、代理人,堅決治理政商勾連破壞政治生态和經濟發展環境問題”以及“堅決懲治群衆身邊的‘蠅貪’”,深化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懲治新型腐敗和隐形腐敗,在标本兼治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等,這些都是精準治理腐敗的重大舉措。